2018-01-15 11:44:28
冬季來臨,大大小小的感冒也跟著來了。感冒算不上什么大病,卻差點要了謝先生卻差點因為這個小感冒而送了命。兩個星期前,51歲的謝先生像往常一樣坐在辦公室,突然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的癥狀,被趕緊送往湘雅常德醫(yī)院就診。
據悉,謝先生有大量吸煙、肥胖、高血壓病病史,早在去年2月份突發(fā)心前區(qū)劇烈疼痛,伴大汗、惡心嘔吐,持續(xù)3小時后得到緩解,并未引起他的重視。沒想到,約半個月后因呼吸困難送往外院,診斷為冠心病、缺血性心肌病、心肌梗死。
今年同樣的劇情又再度上演,謝先生因呼吸困難加重被送入我院心血管內科就診。目前,經過心內科主任彭道地的系統(tǒng)治療,謝先生的情況已明顯好轉。彭主任提醒,秋冬季是冠心病的高發(fā)季節(jié),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,做到防患于未然,避免貽誤治療時機。
為什么冠心病會在秋冬季高發(fā)?
1、氣溫降低引起血管收縮、痙攣,同時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,交感神經興奮,導致心率加快,血壓升高,進一步則引起血管收縮或痙攣,使得管腔閉塞,而血管內的斑塊被損傷后即引起血栓堵塞血管,進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發(fā)作。
2、天氣寒冷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(fā)生改變,如活動減少,膳食結構改變(如吃火鍋,飯量增加),導致體重增加甚至肥胖;加之,秋冬季,多發(fā)情緒低落,吸煙和飲酒相對增多,這些因素都會相對增加冠心病發(fā)作的危險。
3、老年人抵抗力較弱,對外界環(huán)境變化比較敏感,冬天寒冷,引起身體其他疾病如風濕病、過敏性疾病、呼吸道疾病、皮膚疾病等的發(fā)作,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,因此老年人在天氣變冷時更容易出現(xiàn)冠心病的突然發(fā)作。
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:
(1)年齡:多發(fā)于40歲以上成人,49歲以后進展較快,近年來,臨床發(fā)病年齡中有年輕化趨勢。
(2)性別:男性發(fā)病率較高,因為女性雌激素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,故女性在絕經期后發(fā)病率迅速增加。
(3)血脂異常:脂質代謝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總膽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,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、載脂蛋白A降低是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。
(4)高血壓:其原因是高血壓時,動脈壁承受較高的壓力,內皮細胞損傷,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易于進入動脈壁,并刺激平滑肌細胞增生,引發(fā)動脈粥樣硬化。
(5)吸煙:吸煙者血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達10-20%,動脈壁內氧合不足,內膜下層脂肪酸合成增多,前列環(huán)素釋放減少,血小板易在動脈壁黏附聚集。
(6)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: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,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%。
(7)肥胖:其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,標準體重(kg)=身高(cm)-105(或110),體重指數(BMI)=體重(kg)/身高(m2),超過標準體重20%或BMI>24稱肥胖癥。
(8)家族史:有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血脂異常家族史者,冠心病發(fā)病率增加。
冠心病早期發(fā)現(xiàn)及時救治很重要,什么時候應警惕發(fā)生了冠心病?
(1)勞累或體力活動時突然出現(xiàn)胸骨后或心前區(qū)疼痛,放射到肩背部、頸部或左上肢,或不伴放射痛。
(2)勞累或情緒激動時有心悸、氣短、疲勞感。
(3)飽餐、寒冷、看驚悚影片時感心悸、胸痛。
(4)在公共場所或會場中,或上樓爬山時,比自己以前,或比別人容易感到胸悶、心悸、呼吸不暢。
(5)晚上平臥入睡時,感到憋氣,需要高枕臥位,或坐起后才好轉。
(6)性生活時感到心跳、心急、胸悶或胸痛不適等。
(7)長期發(fā)作的左肩痛,經一般治療反復不愈。
發(fā)生心肌梗死應該怎樣辦?
心絞痛一般歷時1-5分鐘,很少超過15分鐘。如果心絞痛持續(xù)時間延長,超過30分鐘,患者大汗淋漓、躁動不安、有瀕死感,含硝酸甘油不能緩解,就要意識到發(fā)生急性心梗可能。
勞累、情緒激動、飽食、受寒及便秘等都是心肌梗死常見誘因。發(fā)生心肌梗死并不可怕,要在發(fā)病1-6小時內送到醫(yī)院,預后相對較好。
網址鏈接:
急診電話:0736-2120120
預約掛號:0736-2120000
咨詢電話:0736-2120210
健康體檢:0736-2120381
(急診電話24小時在線、其余電話工作時間在線)
地址:常德市武陵區(qū)朗州北路西側月亮大道
Copyright 2017 - 2018 湘雅常德醫(yī)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18010108號
Designed by Wanhu